设计不再仅仅关乎创建像素完美的页面。如果你熟悉当今的软件市场,你就会直接了解高质量应用的标准已经大幅提高。大多数用户期望使用方便、加载速度快、并且具有直观交互的真正价值。
目录:
1. 介绍
2. 什么是设计思维,我为什么需要它?
3. 您应在何时以及如何在软件开发中使用设计思维
4. 设计思维的缺点
5. 敏捷和设计思维有什么区别(我应该使用哪一个?)

介绍
软件产品不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它需要以吸引人和方便的方式提供见解,同时创造一种积极的体验,使用户愿意再次使用。
越来越需要将美学与功能相结合,同时也要理解用户真正需要和想要的是什么。
这种需求引发了一种新的创新策略。
我们正在谈论设计思维.
你可能已经听说过这个过程,而且你将来肯定会听到更多关于它的信息。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设计思维的什么、何时以及如何。我们会发现它如何应用于软件开发,它带来了哪些好处,同时也会比较它与其他流行的方法论。 👇
什么是设计思维,我为什么需要它?
设计思维是一种全面的方法,专注于简化和优化您的产品,以全面和互动地满足各种用户需求。
这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重点是与用户同理,超越对用户需求的表面理解。
它的目标是消除杂乱,最大化性能并减少摩擦,使用户与应用程序的每次互动都以既实用又情感上有意义的方式顺畅进行。
简单来说,设计思维意味着在开始为您的业务或客户制定解决方案之前,您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这款产品背后的人类需求是什么?”
以下是这个相对新的过程的主要阶段:
1. 同情
第一阶段是指在与您的产品互动时,深入了解您的客户的需求、愿望和期望。
2. 定义
接下来,你需要做的是明确这些需求的定义,并确定你的产品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以使用户满意并保持满意。
3. 产生创意
在认识到客户所面临的挑战后,您需要提出相关的创意和聪明的解决方案来解决他们的问题,以便开始制定您的初稿。
4. 迭代
一旦你设置了一个原型,你将需要测试它的效率。
您现在将进入一个迭代过程,用户将与新产品互动,您将收集他们体验的一致反馈。在此阶段,您将修复错误、简化功能、添加对您的用户有意义的额外功能,并专注于可以改进的地方。
本质上,您将使用硬数据来做出明智的改变,从而提高利润、销售和客户满意度.
那么,既然我们已经涵盖了设计思维的所有阶段,如何使用这种方法来改进您的产品开发流程呢?
让我们看看。 👇
您应在何时以及如何在软件开发中使用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的好处
设计思维的主要好处是:它帮助你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是软件开发成功的关键,因为你需要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待你实现的每一个功能。
使用设计思维来开发你的产品有两大好处:它培养了合作精神,并允许持续改进。
首先,设计思维是一种团队合作的方式。它的重点是项目本身,这意味着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机会贡献和提供意见,无论他们的职位如何。
这也意味着团队必须坐下来一起工作,共同制定出推动结果的关键策略。
其次,设计思维将“失败”转化为反馈。它鼓励建设性的批评,并强调 shortcomings以克服它们。从用户那里获得的关于他们体验的每一项信息都被视为宝贵的见解,并用于改进平台。
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带来更多的灵活性和清晰度,更少的意外,以及持续的增长。
但是,你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设计思维(而不是其他方法论)?
以下是3个设计思维带来最佳结果的案例:
当你的产品以人为本
医院和医疗提供者经常使用设计思维来改善患者体验这是因为设计思维在你需要理解挑战中的人类因素的环境中最有用。

另一个例子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他们将设计思维适应来解决公司规模和速度问题。结果不言自明,这位商业大亨在改用新方法后,过去三年的投资回报率增加了301%。
当你需要在初始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时
设计思维是谷歌一些最具创新性的产品背后的一个秘密。谷歌使用这种方法来教导个人和团队创造性地思考,并在已经成熟的系统中添加新的、高价值的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去设计思维可能比敏捷方法更有效的原因是,前者更注重在用户需求的背景下进行创造力和创新.
它不仅将资源引导到快速适应并解决出现的各种挑战,而是专注于那些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资源重新分配到那些能为用户带来最高价值的功能上。
当你需要应对一个复杂的挑战(与人类行为和模式相关)
设计思维是处理与人类习惯和情感相关的复杂项目的首选方法。这意味着它适用于那些尚未完全理解或没有经过验证的明确解决方案的问题。
对于需要大量实验的挑战,设计思维比敏捷方法更有效,因为它不仅仅是跨功能的,还意味着对用户需求的跨学科理解。这不仅仅是为你的客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要识别并解决他们真正需要的问题。.
例如艾迪欧,一家在与苹果合作中使用设计思维并创造了第一只可用的老鼠1980年。将用户中心的方法与先进的问题解决方法相结合,设计思维被认为能够推动创新。
当敏捷开发注重效率(注重完成更多的工作、编写更多的代码、完成更多的任务),设计思维注重效果,并最终与用户相关(注重找到那些对用户有巨大影响的1到2个功能)。
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无论你决定在哪里使用它,很明显,设计思维带来了很多好处。
但是,在您的产品开发中使用这种方法有哪些缺点?
设计思维的缺点
设计思维被称为一种用于创意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流程。
它培养了一个持续改进的系统,不仅显著提高了投资回报率,还提高了用户体验的质量。
尽管它有许多优点,设计思维确实也有其缺点:
设计思维需要耐心和大量的实验。
设计思维比其他方法有更高的风险。
设计思维没有太多的空间来“遵循最佳实践”
设计思维更加开放,需要大量的客户反馈(这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你的团队和客户都造成疲劳)。
在决定使用哪种方法之前,所有这些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
这带我们到下一个问题: 👇
敏捷和设计思维之间有什么区别(我应该使用哪一个?)
你可能会认为“设计思维肯定有它的好处,但基本上只是敏捷开发的华丽延伸”。
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两者皆是和两者皆不是。事实上,设计思维与敏捷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这两种方法都基于持续改进和迭代。
然而,敏捷和设计思维在产品开发方面并不重叠,它们只是恰好交叉。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看法: 设计思维处理产品开发的“是什么”和“为什么” (为什么这些以客户为中心的问题会出现,以及你将使用哪些技术和工具来解决它们),而 敏捷更多指的是软件开发的“如何” (你将如何交付这些更改)。
用更简单的话来说,设计思维就是利用创意策略来识别用户所面临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敏捷是一种全面的框架,包括定期的冲刺、重新评估和产品的增量交付。
以下是这两种方法之间的主要差异:
1. 敏捷开发总是交付一个可用的产品增量,而设计思维中的早期冲刺可能仅仅意味着一个初步的草稿、一个尚未功能性或准备好发布的原型。
2. 敏捷开发始于解决方案的开发。另一方面,设计思维更强调先识别问题,然后在跳入开发之前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型。
3. 敏捷确保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角色。然而,设计思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团队或结构。后者推动了合作,并允许所有部门的员工在较少的监管下做出贡献。
你对这些方法有什么看法?
你使用敏捷方法、设计思维,还是两者的结合?
我们非常希望听到您使用了哪些方法来获得您想要的结果。